新网师2019年度生命叙事 | 杨百凌:且行且思,雕琢细碎时光
且行且思,雕琢细碎时光
184179 杨百凌
1
雕琢时光,就是雕琢生命。
帕斯卡说: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时光留影,为英雄塑像,为生命铸碑。
庚子冬春跨年,荆楚大地,一座城揪动数亿人心。医者、官兵闻令而出,迅疾行动,逆流进击,直面疫情。险境里飞行,逆风中穿云的身影,是旗帜,是力量。
特殊时刻,每个人都在尽所能护卫自己的家园。爱人是此次疫情防控负责宣传工作的,每天晨出夜归,回家后无暇闲聊,自顾在手机上忙碌修改文字,为大众做好防疫情宣传,解疑释惑,科学避免谣言。多日来,总是躬身俯首,念念叨叨,宛如歌吟一般。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我们捡拾、雕琢时光珠粒,让生命在平凡中生辉。
2
一年悲喜凭谁忆,干里阴晴唯自珍
我始终认为:生命,是甜蜜的责任,责任于细碎时光中闪现,更能见识人的品质。且行且思,雕琢细碎时光,尽献责任使命,生命愈发亮泽。就像作为教育人的我们,总得做些什么,总得做成些什么。所以,我一直在寻寻觅觅,寻觅、求索.....有人问我:你不累吗?
我微笑:累。
工作见品格。因为工作和学习而累是明丽而值得的。累,应该是生命的真实状态。不累的工作和学习是一种假象,是一种敷衍。您看,在我的眼里有四季风光;我疲惫中散发的充实和愉悦更显容光焕发、风华神采呢。
嗬,真的是这样哦。相视会心而笑。暖如冬阳。
人活一生,各种体验都会有:苦辣酸甜、喜怒哀乐、逍遥与忙碌、闲适与劳累、享受与困境,种种,都是人生的佐料。
2019年,是我加入新网师的第二年,是且行且思的一年,是上下求索的一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更是生命拔节的一年。
年初,我的“网师2018年度生命叙事·《守望星空 共醉明月》”被评为“十佳生命叙事”,收到了朱永新老师亲笔签名的《致教师》一书,也由此有幸结识了郝晓东院长、郭良锁教务长、郭小琴老师、马增信老师等新网师执行管理团队核心骨干和一批新网师的榜样学员,深受鼓舞,教育情怀倍增。他们传递的动能,源源不断地输入身心,营养着我,滋补着我,真是“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不知觉中,一颗饱满的、生机待发的种子植于心田。这是一颗鲜活而浸润着憧憬和希望的种子,我心田之壤土亦如永远的春季,其温熙、绵软和柔韧适宜它安种、扎根、发芽、生长,只待岁月见证。
二月份新网师选课,我选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八月份选的是郝晓东老师的《静悄悄的革命》课程。老师们的课两周安排一次,每次在晚上7:00——9:00,为了能按时听课,我会在开课前两天就调好闹钟,多次提醒自己,在开课前半小时进入新教育学习通或QQ授课群,力求不让自己错过每一次课程。在授课群里,两位老师给我们讲课,并做交流。在两位导师的引领、感召下,我开启了真正的开卷有益,掩卷下笔的教育生活。
李镇西老师《教育写作》课程主要有四讲:教育写作的意义和幸福;《爱心与教育》导读;教育写作的内容与形式;教育写作的技巧与打磨。他的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平实似泉溪,醇厚若佳酿。他的教育写作之法有如“烹小鲜”般适合、适用于教师们。
上半年,跟着李老师研修“教育写作”课程,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心有榜样,行有楷模,督促自己走出舒适区,读书练笔,不倦行动。读了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教有所思》第二版、《教育为谁》、《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自己培养自己》、《恕我直言》,还读了许新海老师的《变革的力量》,郝晓东老师的《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郭学萍老师的《小学创意写作》,伯特兰·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沈复的《浮生六记》。写了15篇随笔,总字数52429。
时光不会辜负任何付出,收获的喜悦像号角催人进发。下半年,我所选的郝晓东老师的课程:共读经典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和戴维·玻姆的《论对话》。它们成为我2019年最喜欢的三本书中的两本(还有一本是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
一本《静悄悄的革命》启迪我思考并毅然投入到构筑理想课堂的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的深度探索中。我以前读过这本书,也推荐老师们读。不过,也就是读读而已。但是跟着郝晓东老师再读这本书则大不同,听了郝老师课,再看学习群里组长和同学们整理的课程综述,深度理解了“应对”“用心相互倾听的课堂”“主体性神话”“开放的教室”“以‘学的课程’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虚假的‘自主性、主体性’”“从‘勉强’到‘学习’的转换”“润泽的教室”“开放的教研”“学习共同体”“阶梯型课程和登山型课程”“合作性同事”“综合学习中的三个对话:与题材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自己对话”等内容。通过研读,穿过概念的丛林,领悟着课堂教学“静悄悄的革命”之真谛。再走进学校班级课堂时,观察和评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内容、角度、维度不同了。我也找到了我们的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有了《静悄悄的革命》的研读基础,《论对话》读起来轻松而通畅。戴维·伯姆由“沟通问题”谈起,从理性的视角省察对话,细致阐述什么是对话?什么是真正的对话?对话的目的是什么?
这让我思考诸多问题,如:
从《论对话》的观点审视,课堂上怎样构建和谐、轻松、润泽的对话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怎样悬置自我思维假定才能更好地倾听?
与同事沟通,怎样进行令人愉悦的有效甚至高效的对话?
怎样与自我对话,消泯我们平时的坏情绪?
深入经典,学习吸纳《论对话》中所写到的以下观点,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上述问题,如“不带任何偏见、无拘无束地相互倾听,而且不试图对对方施加影响”、“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谈的本质在于它关心的是真正的真理所在,绝不对真理做任何的折中和妥协。它不在乎谁输谁赢,它也不关心谈话是否一定要达到一个结果;它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分析了妨碍对话的因素,写了《润泽之对话,让美好丛生:与下属沟通》《润泽之对话,让美好丛生:自我沟通》《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听“古琴音乐会”“一头牛”的自我对话》几篇随笔。
读《论对话》一书时我延伸阅读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情》,使得我能够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审视自我的思维,深层领悟倾听的内涵,学习如何交流、沟通和对话。诚然,仍如王松涛在译丛总序所言:或许,我们并不太懂说话,也不太会谈话,更别谈对话。很庆幸的是,我们读到了这本书,而且遭遇到了郝晓东老师这样优秀导师领读解析,补上了这一课。
由此,感佩郝老师的严格要求。对你学习严格要求的人才是生命中真正的贵人。新网师的学员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几年、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的,已经立业从教,都渴盼着成长进步,能遇到像郝老师这样的严师导引、辅佐、提供平台是幸运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有这样的导师我们的成长和提升也是跨越式的。所以,深深地感谢感恩老师。
感佩我们的组长方娇艳、周娟,感佩我们的学友:贾颖、王宗祥、王昌侠、姜艳敏等点评老师,他们除了自己在本职岗位上的工作外,要熬夜早起为我们做点评、打卡统计、做课程综述、收阅作业等服务,一天一天做,一做就是半年,而且做得精细妥帖。他们用细碎时光雕琢出生命的坚韧和持久、风骨和气象,这些榜样时时在激励着我向上、向前。
所以,2020年春季我再次选了郝老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课程,看到组长依然是方娇艳、周娟,心喜安乐。
3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说:所谓工作,就是有尊严的疲惫。时光如白驹过隙,又如美人莞尔浅笑,稍纵即逝。忙碌是日子的常态,每天二十四小时似乎是一瞬。偶尔慢下脚步,游目驰怀,仰望苍穹,触动我心的是从云层罅隙中穿透而射出的光辉。作为一个工作人,大把大把的时间都忙于应付琐碎闲杂的事务,盈握在手属于自己的似乎只有八小时之外的细碎光阴。在新网师学习,行动且思考,把这些细碎光阴雕琢出玲珑袅婷之秀、山川云水之灵,美丽了行为,美好了信念,美满了生活。这些,就是我生命的样态。在这样的样态里,生命的纹理散发着细腻、迷人、四溢的光华。
是的,行动和思考雕琢着时光,时光雕琢着生命的纹理,让生命朝向越来越好的自己。
5月31日——6月1日新网师首届“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在太原举行,我校作为首批“新网师附属学校”荣幸接受授牌。我作为“十佳”之一光荣领奖,并作为新网师榜样学员做了《古诗词教学中的器、思、诗》微报告,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为例,具体谈了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呈现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认为,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是理想课堂之“器”。构筑理想课堂首先需“琢其器”“尽其能”“得其法”;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思”,是“笃其思”“解其惑”“悟之情”的过程;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诗”。是“咏其美”“传其情”“抵达诗”的过程。构筑理想课堂要有“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保底线,重点是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挖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最终达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一直尝试探索实现理想课堂,始终不能如人意。我的发言是在和网师同仁们切磋研磨。
在这次研修班上,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教育:人的价值和民主的关系》,再次助燃我做真教育、新教育、心教育的使命和豪情;超星创新研究院刘焕阁女士现场演讲的《信息化助力名师共同体的打造》激发我思考如何落地学校的“建设数码社区”行动;刘广文老师《如何设计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通道》点醒我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掘生命和知识产生共振共鸣的途径;江苏特级孙静老师执教的《白鹭》一课和四川青年新秀何晓敏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各有千秋,孙老师的课通过多重对话,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挖掘了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让我们领略了语言文字之美;何老师的课在体现语文人文性方面,设计也颇具匠心;长春师范大学的孙影教授的《输出式——从学习到教学的一场微革命》,给我以洗礼式的精神享受,这位年青的学者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点亮了我,清晰了我在学习教研等方面从输入到输出、从学习到教学的多处盲点;最让我震撼的是郝晓东老师,他给予我们的正是我们想要的。他在现场发现了大家在做微报告、闪电演讲、观摩课时的一些误区和不足,临时修改了自己的讲座内容和课件,做了《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有效教学框架的魅力及要点》引领性的培训式主题报告。他直指教师在构筑理想课堂时,有效教学框架构建的弊端,其分析的精到和见血的语言功力另我汗颜——(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来自于一线的优秀教师,又亲自承担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也在倾尽全力研究、实践课堂,对于理想课堂有着自己的见解),郝老师重新提升、整合了我对新教育理想课堂三境界的认识和深层理解。
这次高研班名家讲座,奉献学术盛宴;微报告,跃动课堂金点子;闪电演讲,讲述十佳榜样教师故事;晚上的沙龙研讨、名篇共读、分组讨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与会者飨食珍馐美味后,如愿而归,期待再聚。
4
新网师是平台,更是舞台,能否舞出精彩的舞蹈,全靠舞者真实的付出。这里纯粹,不掺杂任何世俗杂尘;这里沉静,全无喧闹哗然,是我心向往的瑶池圣地。
2019年7月16日至22日“新网师专家暑期深度共读”在汝阳举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精神尺码相同的新网师人与汝阳县实验小学部分骨干教师52人,围坐在河南汝阳实验小学的会议室里,深度共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新网师人心目中的男神郝晓东院长领读。
六月份,《精要主义》和《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确定为汝阳共读书目,我开始自读。《精要主义》读起来是明白晓畅的,但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不好读,文中词句生涩难懂,自读了第一章,一种浓烈的挫败感,让我很受伤。来到汝阳,共读,解读,渐拨迷雾。从共读第一天起,郝老师首先请负责领读的老师朗读每一部分的每一个要点,把原文逐字逐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朗读完该章的一个要点后,他提出问题,大家围绕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接着,他解读。最后,大家再质疑再补充再互动交流。这样方式的共读对我是有效的。从自读时的不知其然,到渐明渐晓。慢慢地,经典的神秘面纱在书页的来回翻动中、在通过咀嚼文字的耐心对话中缓缓地缓缓地揭开。
我梳理郝老师解读,归纳出两个主要特点:一、立足文本,站在古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的大理论背景下,挖掘文字背后包蕴的那些亮如珍珠的魅力知识和伟大思想。二、从文本漫溯到以下几方面:1.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结合。2.与新教育实验结合。3.与其他教育思想家的理论结合。如:在解读“兴趣和训练”一章时,他由文中的“打字机写作”的例子,拓展到“高度自动化”,引述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自动化读写”,谈了小学高中低段学生的读写特点,并且结合了怀特海教育思想“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理论加以说明。同时也诠释了书中的这句话:学习和阅读不同的教育经典著作,与经典对话,不同的教育会有不同的启发。郝老师的解读让我较快地触摸并把握到了《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经典的精髓,并能实现通过这部经典与伟大的教育家杜威有一些对话。
在汝阳共读的日子分外清明美好,一群读书人,白天倾首静读,晚上捧书再看,编织着那时那地书香桃源的美妙时光,远离尘扰喧嚣,沉浸于此,不思归。归来,已经是焕然全新的自己。这就是共读经典的神奇。
共读《民主主义与教育》后,我循迹溯源浏览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范梅南的《儿童的秘密》,精读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再读了凯瑟琳·坎普·梅休写的《杜威学校》。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系列书籍列为床头书。
经典不好读,需要以出世之心、修炼之功来读。但,最有用的书是经典。作为教育人,与经典对话之终极,是在品赏解读中吸纳先哲的理论要点,聚焦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反思总结提炼,形成自我观点。且要汲取其精髓结合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教育实践,糅濡、提纯,向内孕育,向外生长,生长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理论之芽,生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期望。研读、对话经典,面向当下,极目未来,我还要做的就是修正自己,丰盈自己,明亮自己,强壮自己;打破经验,改变和重建认知;且行且思,开始生活和教育中的下一场修行和修炼。
5
我时常叩问自己:作为教育人、作为教师、作为校长,你的修行和修炼除了提升自我,还能改变些什么?你匆匆的脚步,哪一脚是最有意义的?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告诉我:“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办理想的教育,实现我的教育理想,这就是我的使命。我的内心本不想去改变谁,却又确实盼望着一些人一些事能有一些改变,总觉得变一变会更好。
学校践行新教育“十大行动”,一直不断深入推进“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行动,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行政人员全校教职工共读,读书工程持续推进。但是教师深度学习、深度阅读欠缺,学生父母阅读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六月,我主持成立了六个读书社:悦品兰陵读写社、悦品墨竹读写社、悦品清梅读写社、悦品新竹读写社、悦品雅荷读写社、悦品馨菊读写社。六个“读书社”,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作为引领者、领读者,把语文、数学、术科各学科老师都分化在各读写社,榜样引领,底线保证。启动教师及新父母读写群,重磅打造了悦品读写汇----教师的精神家园,缔结了悦纳包容的教育共同体,建设了一间“‘悦品汇’读写社吧”,以营造浓郁良好的阅读氛围。既然做,就要真正有所收获,学校读写社因校制宜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半年下来,读书社成员做到了:一月读一本书;一周一篇读书笔记,不少于1000字;两周上传一篇读书笔记到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及悦读汇微信公众平台;一月召开一次分享交流会。
学校各读写社成员分别共读了《新教育实验》《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教师阅读地图》《正面管教》《精要主义》《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致教师》《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给青年教师的十四封信》《给教师的建议》等十多本书。
读写社的成立以及活动的开展,结成了教师、学生父母“学习共同体”。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新父母素质,一天一天改变,一寸一寸上升,合力编织真实、美好、幸福的教育生活。
佐藤学说: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地开展校内研讨活动。让教师敞开教师的大门,进行互相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而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
我们发挥读写社作用,把阅读、写作和日常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用具体理论指导日常教学,用具体理论指导日常校本教研。为了构建“润泽的倾听的课堂”、“开放的教室以及学校开放的有效的教研活动”,我们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郝晓东老师的《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作为校长先读或一起读,读后写,写了要发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上。为了鼓励每一位教师能大胆、自觉主动敞开教室门欢迎大家听课,我作为校长主动上“校长研讨课”。课前集体备课,课后集体研讨。我们的老师这样写我:
校长经常说: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为了能让“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在每一位教师课堂上体现出来;为了能改变课堂的“低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为了能实现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研,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地、坦然地接纳同事们进班听课,她亲自进班上课,声明自己是在做一个“抛砖引玉”之人。杨校长一片丹心,日月可鉴;一片苦心,让三小教师佩服。
我开诚布公地与老师们交流:我上的不是示范课,是研讨课,课堂上的不完美处挺多。希望我们能直面课堂上显现的问题,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框架,真正在课堂上深度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和文本对话,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通过各种家常课的研讨,我们要缔造师生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创设用心相互倾听的课堂,向创造性学习迈进,让真实的学习发生,让真实的学习成为教室独特的风景。在不断地教研中,老师们的理念和课堂也在发生着改变。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在逐渐地改变。
特别值得欣喜的是,10月27日下午,我们很荣幸邀请到郝老师莅临我校与兰陵读写社成员及几位特邀嘉宾,进行共读对话,分享交流。并于10月28日,点评课堂教学并作“构筑理想课堂”专题培训,临河区260余名新教育人,相遇三小,共同探求如何构筑理想课堂。此次活动对于渴望深入理解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的所有人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来得那么适时,让人惊喜。既是我校的一件大事,也是临河区新教育的一件喜事。
改变从行动开始。合掌握住光阴,耐性坚持做一件事情。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或乘法,让时光经年累月出思考和行动之硕果,累籍成光阴宝典,翻开哪一页都有光芒和馨香。
6
“秋思浩荡秋情长,追寻理想浴光芒”。10月22日上午,朱永新老师一行莅临三小检查指导新教育实验工作,给予我们高度赞誉,王秀丽老师满怀深情写下这文字。她写道:“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唤醒生命,吻醒岁月,是我们三小新教育人的使命。”“有人说,教育之光需要一个关键事情去唤醒,遇见新教育,遇见朱永新教授,就是我们三小再上台阶,生长“悦品”文化的关键。追寻理想,享受教育,让我们在新教育实验中汲取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而生长,相信岁月,相信奇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个秋日,被擦亮;这个秋日,被铭记;这个秋日,沐浴着理想的光芒;这个秋日啊,秋思浩荡秋情长,晴空一鹤排云上!”深情的语言是我们所有新教育人心声的倾吐。也是对我校开展新教育实验收获颇丰的诗意表白。
12月12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教育频道负责人通知我成功入选“2019年第八届中国好校长”。那一刻,我自豪、激动,感恩、感谢所有给我支持和助力的人,是他们看见了我的努力,他们成就了我。年年岁岁教育心,岁岁年年追梦人。“中国好校长”是荣誉,更是鼓励和鞭策,同时饱含着莫大的责任和使命。受此嘉奖,不骄不躁,气定神闲,我依然会在平凡的教育生活中悄然耕耘,默默思考,敏捷行动,一点一滴雕琢,一分一分收获,让心中的山水自成风景,让生命的纹理灿然盛开成内心期望的花朵。
7
“可能十万珍珠字,买尽千秋儿女心”。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自己的神话,是自我的一层壳,也可能是一层刺,不自觉中保护着自己,应对着外面世界。不觉醒,难自醒。直到某时某地,因某事某人或某本书戳破了这层壳。生命从内向外孵化破壳而出,羽化鲜生。这个孵化的生命自带光亮。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言:“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而我认为自身的光来自于那些重要的人和事,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双眸阅过的,双手写下的“十万珍珠字”。
经典书籍读的越多越发现自身的浅薄与短见,越察觉自己写下的文字稚嫩与唯心。所以,每每怯于动笔,恐贻笑大方,今天斗胆写下这些细碎文字,就当是对2019年留下的怀想。你喜欢就读一读,不喜欢就当是我自己独孤的歌声吧。
作者简介
杨百凌,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学历,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现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被评为巴彦淖尔市“名校长”,2019年中国“好校长”。
挚爱教育,酷爱课堂,笃爱读书,喜爱练笔习作。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内蒙古教育》、《小学教学研究》、《中国教师》、《中小学管理》等教育期刊。
健行在新教育实验的路上,扎根深植,向上生长,幸福而明亮。
教育感悟:耕耘在教育田野上,始终像花木那样向阳生长,永葆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
个人教育箴言:教育,就是在守望和陪伴中静待花开。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亦如此。
点评
何刚
时光缝里的诗意
——读杨百凌《且行且思,雕琢细碎时光》
北方,有一所学校,在时光的隙缝里闪闪发亮,像是河流上的万倾波光,那是一群追求教育梦想的生命在发光,他们欢笑着,踊跃着,向着明亮的那方。
这,就是杨百凌校长的“巴彦淖尔临河三小”!
我读着她的2019年生命叙事,倍感她是时间的宠儿!读后,却发现,时间才是她的宠儿,她用时间雕琢生命,雕琢她视为生命的教育,时间慷慨解囊,把幸福送给她和她的学校。
她认为:“生命,是甜蜜的责任,责任于细碎时光中闪现。”所以,她在教育生活雕琢细碎时光,她的时光透着让人艳羡的诗意。
优秀的校长绝不匍匐在琐碎中,杨校长智慧地把自己从事务中摘出来,站立在时间河岸,站立成生命的风景。这风景,是她用“新网师”来编织,她说她入网师如一颗饱满的、生机待发的种子植于心田。实际,已发荣滋长,根深叶茂,是怎样造就?她在《教育写作》和《静悄悄的革命》课程潜心学习,她践行李镇西老师的“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在郝晓东老师执教的课程里,她与网师人一起啃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和戴维·玻姆的《论对话》,她穿过概念的丛林,领悟着课堂教学“静悄悄的革命”的真谛,她对课程成绩只字不提,但,她的“生命叙事”连续两年被评为“十佳”,她只是用课程来雕琢自己的生命。于是,她顺着课程的方向,在时光的道上踏上一条专业阅读之路,短短的一学期,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教有所思》、《教育为谁》、《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自己培养自己》、《恕我直言》,许新海老师的《变革的力量》,郝晓东老师的《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和《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和《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郭学萍老师的《小学创意写作》,伯特兰·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沈复的《浮生六记》、克里希那穆提的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情》……一本本书刻进她的生命里。她看完了就写,一篇篇随笔,一行行文字,串成她成长的脚印。
她专业阅读,站在大师肩膀上成长;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上攀升;她百忙中还积极在专业发展共同体发出声音。在太原的新网师首届“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她作为“十佳”之一,用微报告《古诗词教学中的器、思、诗》为大家演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汝阳“新网师专家暑期深度共读”,她又和新网师人围坐在汝阳实验小学,深度共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她深刻领悟经典的精髓,沉浸在伟大的教育思想里,不思归,归去,已经是焕然全新的自己。
汝阳“深度共读”后,她循迹溯源读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范梅南的《儿童的秘密》,精读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细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再读凯瑟琳·坎普·梅休的《杜威学校》。她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系列书籍作为床头书,就这样,不断地丰盈自己,明亮自己,壮大自己。
一个校长,意味着时间不属于自己,当晨曦微光走进校园,华灯初上回到家里,她的时间,她的一切,属于“临河三小”的孩子与老师们。可以想一想,那一本本书,那一篇篇文,是在时间的哪条缝隙里成就自己,当夜深人静,全家鼾睡,她,一定在书房里,在孤灯下,走进一本本书里,她用文字沉淀对教育的思考,表达对师生的深情,坚守着自己的初心。那美丽的背影早已镌刻在时间的轴里。渐渐地,熠熠生辉是她的精神,坚韧风骨是她的气质,岁月静好,如小诗,如虹霓,她在网师的时光中雕琢自己的生命。
再过几旬,春风拂过大地,河套平原的梨花香气入鼻,巴彦淖尔的桃花在蓝天飘飞。“临河三小”的杨树一定吐新芽,每棵树,每枝丫将驻满希望,为春光发出一树绿意。
杨校长,站立成一棵树,站立成生命中的风景,这风景前方有更辽阔的森林——“临河三小”的明天一定蔚然成林。她常叩问自己:“作为教育人、作为教师、作为校长,你的修行和修炼除了提升自我,还能改变些什么?”她坚信:她照亮自己,更是为了照亮他人,照亮她身后“临河三小”一群尺码相同的新教育人。怎么照亮?用自己的专业阅读作火炬,用教育大家思想来点燃,用理想课堂来站立。她在自己教室里开出一朵花,更要在校园里开创繁花似锦。她所学所得化为一颗颗种子,播撒在田野里,她的双脚扎根在这片田野的泥土里,她穿行于各间教室,行走在各个部门,教研会、读书会、培训会……都有她忙碌从容的身影。
朱永新老师说:“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怎样才有活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活力之源泉就是她读过的那一本本注满教育智慧、流淌着幸福、凝结着爱心的书籍。所以,她的带领师生校践行着新教育“十大行动”,不断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和“师生共写随笔”,躬身主持六个读书社,与师生共读、组织家庭亲子共读,一月读一本书;一周一篇读书笔记。《新教育实验》、《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教师阅读地图》、《正面管教》、《精要主义》、《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致教师》、《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给青年教师的十四封信》、《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本本教育经典便源源不断地注入教师的心里,化为临河三小教师的智慧,化为他们教育生活的阳光。
为了能让“构筑理想课堂”落地,为了缔造润泽的教室,她亲自课堂示范引领,她无比喜欢在孩子中间听到教育歌声,她让老师们看见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她让老师们看见了学习真实地发生,她让老师深刻体悟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命的深刻共鸣……她用理想课堂去唤醒,唤醒教师的生命,点燃三小课堂的激情,临河三小的老师,谁不会跟随?
她集百荟为老师编织真实、美好、幸福的教育生活,她用“新教育生活”雕琢出三小老师的灵魂,渐渐地,临河三小的老师散发着独特的风骨和的神韵。
一天天,一月月,她带领“临河三小”在明亮的那方蔚然了一座森林。
一个秋日,吸引着朱永新老师、郝晓东院长……他们都来到临河三小看那辽阔的风景。那是一个怎样的秋日?那是她和她的“临河三小”一个闪亮的日子。这个秋日,永远被铭记,折射着教育理想的光芒。
名至实归,她被评为“2019年第八届中国好校长”,这荣誉,不是她种下的希望,而是她默默耕耘后意外的惊喜。
《且行且思,雕琢细碎时光》是一幅生命画卷,这幅画卷是饱蘸着杨百凌校长的成功与欢乐,期待与梦想,辛酸与苦痛……这是她用教育的赤诚、新教育的使命、生命的热爱、责任智慧组成的如椽大笔精心绘成。
读着她滚烫的文字,文字立起来,不禁吟唱:
晨诵诗赋,
午读典章,
含英咀华,
如品如尝;
入暮思省,
一天回望:
是否勤奋,
有无独创
以日以年,
如苗之壮。
既质又文,
君子堂堂。
立此天地,
达彼万方
……
她飞翔的文字告诉我们:原来,我们可以这样做教育,教育是那样简单而深刻,平凡而又神奇;我们不需要鸿篇巨制地抒写,不需要豪言壮语地呐喊,不需要泛滥空洞地抒情。只要怀揣着新教育的种子,带着一群人,守住那一间间教室,守住那些属于老师和学生的日子,如农夫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幸福的远方,正在描绘,那是时光缝里的诗意。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马增信:没有方向,所有的行动都是逆风飞翔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王辉霞:最美遇见 在岁月窄窄的跑道上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卢雪松:致蓬勃而热烈的生命
编辑:杨茜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